新闻中心
会员之家
科普:蓝藻水华的微囊藻毒素
来源:本站 作者:生态学会 日期:2019/5/10 浏览:0
蓝藻水华暴发时会产生一系列毒性很强的次级代谢产物——藻毒素,严重地威胁到水体安全和人类健康。产毒蓝藻种类主要包括微囊藻属、浮丝藻属、颤藻属、念珠藻属和鱼腥藻等。主要由微囊藻属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呈环状肽分子结构,是水华蓝藻产生的最常见且危害最严重的一类蓝藻毒素。一方面,它可以在水生生物体内积累,抑制水生动植物的生长,降低水生生物的繁殖力,最终引起物的大量死亡,导致水生态系统的失衡;另一方面,它具有很强的肝脏毒性,引起人体中毒,导致人类原发性肝癌事件。微囊藻毒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且一般具有亲水性和热稳定性,难以通过常规水处理方法消除,因此如何有效去除水环境中,特别是蓝藻水华爆发期间的微囊藻毒素是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难题。相对于物理和化学方法,近年科学家们似乎更重视开展微囊藻毒素生物降解的方法。国内外研究表明,在自然水生环境中,微囊藻毒素一般有几种去向,分别是稀释、吸收、生物积累和降解。稀释、吸收和生物积累只能减少水体中藻毒素的浓度水平,但不能消除其毒性,而降解可以使微囊藻毒素失活,这个降解过程通常包括非生物分解(光分解)和生物分解(细菌分解真菌分解)。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微囊藻毒素降解研究工作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微囊藻毒素的降解与水体所处的地理环境、气象气候、水文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广泛应用于实践前还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广东省生态学会 蔡卓平)
相关文章
- 2020/04/22申请入会
- 2019/12/10科普图册:环境保护大会知识
- 2019/11/15科普图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
- 2023/07/24北回归线-太阳转身的地方
- 2019/12/03科普作品:当前生态环境问题
- 2019/04/03科普:认识“生态学”
- 2019/10/21科普作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2019/05/05科普:认识我们当前面临的几大严峻环境问题及其危害